1、张晓鸣,1961年诞生于中国山西省汾西县,自幼对鼓乐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1978年,他在山西省临汾干部艺术学校深造,专攻鼓乐与戏剧专业,这段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目前,张晓鸣担任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的高级书画师,是国际羲之书画院的常务理事,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和天水羲皇书画院的理事,同时还是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天津印社成员,以及甘肃省天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荣誉与成就,是甘肃书画艺术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南郭而村,这个物华天宝的村落,以其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特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中,张氏家族制作的牛皮大鼓更是远近闻名,曾在国际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的那阵震撼人心的威风锣鼓,正是出自南郭而村张氏的巧手。
来到彰化,当然不能错过特产小吃,如大名鼎鼎的彰化肉圆、北斗肉圆、猫鼠面,和风味迷人的员林蜜饯、鹿港蚵仔煎,无不令人吮指回味。号称农业大县的彰化,多样化的观光果园,如银行山的杨桃园、芬园的荔枝园、大村的葡萄园和大城乡出产的大西瓜,物美而价廉,境内的园艺花卉事业,更是独步全台。
山口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处,距镇政府6公里,村东为莱(芜)明(水)路,两傍汇河,北接江水村,南与古赢城遗址城子县村隔汇河相望。该村现由山口辛庄、山口永奉、山口常奉、山口三义和沙岭等5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丘陵,耕地4664亩,1179户,4100口人。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始建于384-417年。它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国家AAAAA旅游景区。从天水火车站乘坐34路、37路公交车可达。仙人崖 仙人崖位于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南,距麦积山石窟7公里。
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
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张晓鸣担任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的高级书画师,是国际羲之书画院的常务理事,西部书画艺术研究院和天水羲皇书画院的理事,同时还是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天津印社成员,以及甘肃省天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荣誉与成就,是甘肃书画艺术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多年来从事民间锣鼓艺术研究,1982年编撰《山西威风锣鼓初探》,创编鼓曲四十余首,分别获得金、银、铜奖二十余次。1988年开始组织策划、编导指挥山西威风锣鼓的培训与演出。1996年主司第一鼓,带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零点贺岁表演。
山西民间锣鼓,被誉为“中国第一鼓”,展示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鼓,作为祖先的乐器,历史久远,远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从黄帝造鼓的传说,到考古出土的文物,无不证明鼓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山西锣鼓是一种汉族鼓乐。古老的黄河文化,铸就了动人心魄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绛州鼓乐据史籍记载可追溯至初唐。
威风锣鼓是山西民间的一种民俗艺术,主要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等地。相传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时,使用了这种锣鼓。威风锣鼓的演奏特点包括音响威风、曲式威风、场面威风和舞姿威风。其乐器配置主要是鼓、锣、铙、钹,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领略雄壮的民间打击乐艺术 威风锣鼓,早期称作“锣鼓”,民间亦称之为“家伙”,是一种集合多种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形式。 该艺术以其明快的节奏和威武气势,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因而在民间被尊称为“威风”。